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四十六章 兵临城下(1 / 40)

五娘的座舰是一艘“应龙”,她此时正站在船首位置,以她的目力,已经可以隐隐看到逍遥湖的一角。

毕竟逍遥湖扩大了许多倍,已经不能算是小湖。

以道门的情报,五娘当然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景真明。

达尊冲突的时候,两人还有过交集,也算是联合作战,转眼之间就成了对手——达尊冲突才过去多久?

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关于景真明这个人,五娘还是有些了解,总得来说,五娘既不会把他看得多么高,也不会把他看得多么低。

此人的特点是一个“稳”字。说得更简单直白一点,你给他多少权力,他就办多少事情。既不会像齐玄素那样超常发挥,也不会像秦权骁那样出现纰漏。

面对这样的对手,奇招很难见效,只能是正面硬拼,看谁的实力更胜一筹。

五娘这边是三军并进,除了空中舰队之外,还有地面部队和水师相互配合着水陆并进。

道门用了这么长的时间进行部队集结,当然不仅仅是空中舰队那么简单,还有大量的水军和陆军。

军队要分一线、二线、三线。有些人养了几十万的大军,尽是三线军队,耗资巨大,真正上了战场,很容易就被人家的几千强军撕开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当然,并不是说二线和三线无用,一线强则强矣,问题是人数太少,能攻不能守,能打下地盘,却不能靠这点人守住地盘,更不能维持治安,所以就要二线和三线来填补,稳定局势,建立统治。

如果三线崩盘或者缺失,那么一线再强,也成了无本之木,得不到补充,迟早会被人家一点一点耗死。

古时候的七千白袍再怎么厉害,缺少二线和三线来巩固战果,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战果都没能剩下,天下还是那个天下,什么也没改变,这就导致这位名将在史书中的地位并不高。

凤麟洲战的时候,丰臣相府其实就是充当了三线的角色,凤麟洲道府和大玄军队则充当了二线的角色,最后清微真人带领的精锐才是一线。

清微真人负责推进战线,凤麟洲道府负责守卫战果,最后由丰臣相府维持治安,巩固统治。

道门这次主动发起进攻,不是惩戒性质,而是要切实收复芦州地区,实际控制芦州,那就不能只用少量精锐部队,必然是大军齐发。

景真明则摆出了固守的姿态,以逍遥津为中心,大量修筑工事,大小碉堡超过五百座,与庐阳府的城墙连城一体,壕沟总长达二百余里,挖断各处交通道路,同时又将部分不适合升空作战的飞舟降落在逍遥湖以及周边水域之中,配备高射火炮,使其成为固定的炮台,以此交织成防空火力网,用以抵御道门的空中舰队,并配合己方的空中舰队作战。

景真明对外宣称,逍遥津已经披上了重甲,要战到房无完瓦,地无净土,进攻不敢胜,防守当万无一失。

在这种情况下,五娘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而是等待后续的地面部队跟进,尤其是重炮营和方士营抵达之后,摆开阵势,然后再发动全面进攻。

从大江一线到逍遥津,两者之间还有两府数县之地,不过这些地方根本守不住,景真明干脆主动放弃,将兵力全部收缩至庐阳府和逍遥津一线,固守住逍遥湖这个重要港口。

仅仅从地图和战线上来看,刚一开战,四分之一的芦州就已经落入道门之手,不过只要拿不下最为关键的怀南府太平山和庐阳府逍遥津,那么道门的根本目标便没有实现。

这便不得不提到芦州的划分,早在前朝时,这里是三州之地,除了芦州和江州之外,还有一个楚州。

很有意思的一点,所谓吴楚之地,是指当年的吴国和楚国。

吴国包括芦州、楚州、江州等地,楚国则包括了吴州、湖州、湘州等地。待到取名的时候,大魏朝廷将其互换了名字,属于楚国的地方叫吴州,属于吴国的地方叫楚州。

待到大玄取代大魏,干脆撤销了楚州,其府县分别划归芦州和江州。而且违背了山川形变、犬牙交错的州界划分原则,直接以大江为界,划分江州和芦州,大江以北的府县归于芦州,大江以南的府县归于江州。

金陵府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大江以南,但也有部分区域位于大江以北,随着这次划分,那些大江以北的地区也被强行划归了芦州。

这次拆分楚州以及划江为界的操作,其实是张家和李家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两边都想要控制江州。换成其他人,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太平世道时不觉如何,待到真正开战,就凸显出来了。

国师第一次进攻,直接兵临金陵府城下,就是因为没有任何缓冲地带,金陵府连位于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